古琴
    发布时间: 2019-10-24 10:23    

古琴是中国音乐史上历史最为久远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音乐不仅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而且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载体。

古琴音乐赏析: 古琴是中国音乐史上历史最为久远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音乐不仅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而且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载体。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和”为特色的礼乐文化,大致可分为“和天地”、“和鬼神”、“和家邦”、“和身心”几个阶段。古琴在传统礼乐文化的嬗变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古琴浓缩了礼乐文化的整体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礼乐思想,通过对人民的礼乐教化,实施“仁”治,从而实现对人民统治的长治久安。 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琴各部份的命名亦可看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琴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头宽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为纪念周朝周文王、周武王二位仁君。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看,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关于琴的创始者,源于上古传说,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造琴说。


《礼记》中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琴操》也有 “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的说法。

东汉傅毅《琴赋》“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世本》“神农作琴,又曰,琴长七尺二寸。”
司马迁《史记》传说中的黄帝不但定律,还曾创制名为《清角》的琴曲,可见琴的发端也与其有关。
《帝王世纪》曰:“尧作《大章》,使无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晞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亩。”朱长文著《琴史》:“帝尧宅天下,……当《大章》之作也,琴声固已和矣!”。
《尚书》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礼记》:“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商代的甲骨文中“乐”字是“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谓商代已有琴之一说。《诗经》中琴的记载反复出现于字里行间,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等,说明当时的琴乐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可见,琴在三四千年前就已广泛流传。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由于“士”族文人阶层的兴起,使得古琴成为当时士大夫修身理性的工具。孔子、庄子、荀子等先贤圣哲,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了各自的琴乐审美观念,同时也是出色的古琴家。
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文人奏琴开始从身份象征转向个人爱好,司马相如、刘向、蔡邕、嵇康等就是这个时期的琴人代表。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琴是中国所见七弦琴的最早出土实物。此琴的形制与曾侯乙墓的十弦琴十分相近,可证两者之间的同源关系。此时的古琴已经确定无疑地呈现出合体全箱式、七弦、两足、十三徽的成熟风姿了。古琴形制至此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琴一般用作纯器乐性的独奏,也有唱、弹兼顾的“琴歌”和与箫、埙等乐器合奏等形式。另外,在古代它也参与仪式性的祭祀“雅乐”的演奏。琴曲遗产丰厚,保存至今的古琴专书和琴谱约170种,有3000余首琴曲谱,许多琴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这些琴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离别、痛苦、爱情、喜乐、悲伤、愤概,以及历史故事、诗情画意、自然风光等等。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操、引、调意等等名称。它们经过历代琴人的加工创造,不断完善,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座宝库。

上一个:
product description
产品介绍